蘋果放棄制造電動汽車的雄心 制造汽車的復雜性超過預計
據彭博社的報道,蘋果公司已經放棄開發電動汽車的計劃,至少是放棄類似于iPhone+iOS這樣軟硬結合的造車計劃,而是選擇專注于開發自動駕駛技術系統,在研發方向調整的前提下蘋果對Project Titan項目進行了裁員。更具體的傳言是如果Project Titan的團隊在2017年底之前無法造出具有一定前景的原型車,蘋果公司將完全放棄成為一家汽車制造廠商的計劃。
這不是Project Titan項目近一年面臨的唯一變化,Project Titan項目雖然被寄予厚望,不過在先后經歷了更換主管和研發路線的巨大變化,都意味著蘋果電動汽車項目遇到的挫折不是一般的大,蘋果公司高管曾經設定的電動汽車上市預期時間是2019年,現在能否在這之前研發出來能夠與競爭對手抗衡的產品也不好說了。最初負責蘋果公司自動駕駛汽車項目的Steve Zadesky已經離開蘋果公司,蘋果公司雇傭了Bob Mansfield接替Zadesky的位置,近期的裁員和研發方向調整應該都是Bob Mansfield主導的。
在項目早期,蘋果公司很明顯想復制iPhone和其他蘋果公司硬件產品的成功經驗,同時控制軟件和硬件,走軟硬結合的道路從而獲得最大的盈利,也是在這種雄心下,蘋果公司積極從特斯拉、谷歌等公司挖人,Project Titan項目的團隊招聘計劃高達1000人。
不過隨著蘋果公司調整和縮減Project Titan項目,數百位研發的工程師面臨調離崗位或者裁員的局面。
在9月份的時候,英國《金融時報》曝光蘋果公司正與邁凱倫McLaren Technology Group接觸,當時分析師還以為蘋果希望通過收購一個成熟的汽車制造商加速造車項目,目前看來蘋果已經放棄這種嘗試,不過與寶馬集團、邁凱倫等汽車制造廠商的后續合作,在蘋果公司選擇專注于自動駕駛系統的研發后,并不是沒有可能,畢竟蘋果的汽車系統總要找到合作廠商的汽車進行搭載。
目前看來蘋果公司折戟電動汽車制造的原因有
1.蘋果公司的高管低估了電動汽車制造的復雜性,設定的目標和上市時間在過去的兩年遇到了重重障礙,項目進展不順利只能壯士斷腕
2.蘋果公司在電動汽車上是后來者,本就落后于谷歌公司和特斯拉等競爭對手,甚至傳統廠商也早已砸重金進行研發,蘋果公司很難反超并領先于對手
3.即使蘋果公司CEO庫克是公認的產業鏈管理大師,汽車產業鏈的整合難度遠大于智能手機和數碼產品產業鏈的整合,蘋果無法與整個汽車產業為敵,并且拉到一個為自己制造汽車的大制造商。
4.電動汽車領域的競爭已經過于激烈,不過市場調研公司對電動汽車的市場預期在2020年也不過1700億美元,遠小于傳統汽車的市場規模。目前看來電動汽車完全取代傳統汽車不現實,各家公司都在進行投資,即使蘋果公司有著2300億美元的現金儲備,能投入多少在Project Titan項目也不可知。投入太少不一定能造出來滿意汽車,投入太多在一個狹窄的市場也不一定分到足夠大的蛋糕
5.汽車的利潤率并不會像智能手機或其他數碼產品那么高,一輛汽車的利潤率在10%就不錯了,并不符合蘋果此前專注于高利潤率產品的戰略
蘋果不再制造電動汽車讓Project Titan項目的魅力消失了大半
蘋果自家品牌電動汽車很大概率是不會出現了,因為8.9月已經有許多工程師離開Project Titan項目,很難想象在剩余的三個月能拿出一個成熟而又有前景的原型車來。蘋果公司的高管作出如此決定也不輕松,對于蘋果未來的影響也會是長遠的
1.即使自動駕駛技術是目前的熱門,除了特斯拉和谷歌公司外,Uber公司也打算聯手汽車廠商進行研發,日產公司也計劃與科技公司合作進行研發,目前還沒有一個完全成熟的自動駕駛系統出現,甚至距離大眾使用的真正的自動駕駛汽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難以說蘋果決定專注于自動駕駛系統的研發是否能成功,并且搶在這些競爭對手之前發布成品,至少也需要發布一個不遜色于市面上的自動駕駛系統,這都需要大量的研發時間,蘋果公司能否在原定的2019年推出產品尚不可知。
3.蘋果公司兩年前設立Project Titan項目,就是華爾街投資人對于公司盈利過于依賴iPhone壓力的呈現,即使目前iPhone 7銷售尚可,但未來幾年蘋果公司還拿不出能夠填補iPhone盈利增速下滑的產品后,投資人可不會假以辭色了
4.失望的不僅僅是投資人,有的人是真的在期待一輛蘋果汽車,大家更想真的駕駛一輛蘋果牌汽車,而不是福特或者豐田汽車,即使這些汽車是使用蘋果公司的系統,這種感受完全不一樣。蘋果不再制造電動汽車讓Project Titan項目的魅力消失了大半。
5.蘋果在iPhone上有保守的做法,不過因為軟硬結合的策略,iPhone的性能一直能保持在同類產品最好的水平上。尤其在三星Note 7爆炸門后,業內對于基于采用,大家還可以忍耐蘋果,但蘋果公司在電動汽車上的做法,讓大家看到了蘋果在硬件領域也不是無所不能。
6.蘋果公司最主要的盈利來源是硬件制造,而不是軟件授權費或者服務,在谷歌等公司已經進行自動駕駛系統上路測試,遠遠領先的基礎上,蘋果公司如何讓汽車廠商選擇自家的系統?拼價格并不符合公司利益。
電動汽車或自動駕駛系統目前都沒有完善而成熟的解決方案,不過也正是如此,科技公司和汽車廠商才會為了爭奪未來的領先地位而激烈競爭。蘋果公司目前后退一步的策略暫時難說是明智的還是會長期損害蘋果的地位。不論如何,蘋果會繼續汽車項目上的投入,只不過無法在通過遮遮掩掩的釋放消息保持公眾和投資人的高度關注了,蘋果高管需要聚焦于尋找iPhone替代品的計劃了,而投資人可能不會給予幾年的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