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充電網絡的擴張能讓電動汽車出行更方便無憂,從而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這就是全世界的汽車制造商、運營商和政府正在努力營建更多充電站點的原 因。但是,從建設到運營都要耗費巨大成本,而所提供的充電服務往往是免費的。不僅在中國,在其他國家這仍是一個待解的難題和持續的挑戰,目前誰也不知道公 共免費充電如何盈利,甚至這項大業務能否有利可圖。
那么,未來是否會有變化?電動汽車充電到底是不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業務?美國研究機構Navigant Research的一篇博客認為,相關利益方對充電站點的投資是必須的,并且要負擔很高的安裝和運營成本,但真正的問題是這些站點如何被使用,也就是說, 有多少電動汽車每天來充電,以及有多少車主愿意花錢充電。
在美國,公共充電場所安裝的絕大多數是240伏的2級充電樁,投資模型顯示,如果利用率高、價格適當,也會帶來合理的投資回報率(ROI)。聯網的2級充 電樁有兩個插頭,成本統稱為5000-6500美元,安裝費用不盡相同,但在前期投資中占很大比重,相反運營成本實際很低,電費也不是主要成本因素,加州 每千瓦時0.13美元已經算是相當高的。一般情況下,充電站點的運營者每月會給網絡運營者支付服務費,某些時候,二者會分享利潤。
在一天之中,公共充電樁能被使用的時間只有十幾個小時,如果一個充電樁的兩個插頭每天能充電10次,每次收費2.00美元的話,要收回初期投資則需要5至6年。這是比現實更樂觀的假設,因為美國很多公共充電樁的利用率是達不到每天10次的。
電動汽車充電通常需要幾個小時。如果要充滿電,等待的時間就會很長,很多車主只是把公共充電站點看作家庭或工作場所充電的一個備份,用來“以防萬一”。大 多數車主是不愿意支付這筆費用的,因為花2美元充電所增加的大約32公里,如果是在家里充的話,費用還不到1美元。在這種情況下,到公共站點充電對很多車 主來說,相當不劃算。別忘了,里程更長的電動汽車未來兩年將進入市場,白天的充電需求可能也會減少。
這不意味著2級充電樁就沒錢賺了嗎?也不是完全沒可能。公共充電不僅要繼續提供免費充電服務,還要以此來吸引更多客戶,從經濟學的角度,很多商家都愿意維 持免費充電服務,顧客會因此延長購物時間。充電,可能只是一個附加收獲,就像人們在商場和咖啡店等享受到的免費Wi-Fi一樣。
即使大多數2級充電樁仍然是免費的,Navigant預測到2023年,電動汽車充電的整體收益將從2014年的8110萬美元增長至29億美元。這其中 包括了直流快速充電設備賺到的錢,預計會比2級充電樁賺的更多,但也還不能說快充是一個可靠的利潤來源,因為目前還沒有哪家公司因此盈利的證明。
直流快充的確是更快,通常電池充到80%的電能只需要30分鐘左右,一些車主可能會心甘情愿地為此掏錢。當然,安裝和運營直流快速充電設備的成本也要比2級充電樁高。
目前,在美國上路的電動汽車數量遠低于50萬輛,許多車型尚不具備快速充電接口,快充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